6.01.2009

最近發現,由濕疹而來的「癢」,是一種「刺癢」的感覺。相比「刺痛」,「刺癢」更令人難受。那種「針刺式的癢」每分每秒地提示你它的存在,不論用熱(熱水敷)、用冷(冰敷)、山草藥(臭花草、火炭母、蒲公英...)、用潤膚油/藥膏(無比膏、藍藥水、碘酒(不能與藍藥水同時使用)、火酒、爽身粉、皮炎平、平安膏(對蚊叮較有效)、椿花油(效果OK)、片糖水(冬季效果甚佳)、濕疹清)問題依然未解決,繼續苦苦纏繞。以「纏繞」來形容,已是很客氣。事實上,那種幾近厭惡的感覺,促使我們不斷「發自己脾氣」,而以「抓」來發洩。在別無選擇下,彷彿只有抓到皮破水流才能止住,「止住」的意思,既是指痕癢的感覺,也是皮膚一種嚴正警告:不要再抓我了!

皮抓破、水流出,自己也是束手無策。水不斷流,不論塗任何藥膏都會被流出的水沖掉。到最後,只能用醫生膠布把紗布(中間夾著綿花)貼在傷口上「吸水」,可是,被醫生膠布貼著的皮膚,又會出現紅腫敏感,濕疹(新朋友)在那裏出現,怒抓,把新朋友與原有的傷口連在一起,傷口擴大、加深。被抓破的地方發癢,抓破、再發癢、再抓破,循環不斷。結果是,傷口加大,肌肉增生,隆起一塊,外表並不好看。然而,這外觀的問題,已變得沒甚麼了;身為濕疹友,但求它不再癢,外表的問題,已變得不太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