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24.2011

順勢療法

就濕疹問題,看過無數個中西醫,都不要領。到最後,就是抱著「死馬當活馬醫」的心態,甚麼都去試。試了「順勢療法」(homeopathy),覺得對濕療是管用的。

此療法屬自然療法的一種,是在18世紀由醫生Samuel Hahnemann所創。詳情在這網頁都有頗詳盡解說:http://www.vitaadd.com/library/library_more.asp?id=76&qa_id=454

在紐西蘭,這甚至是一種「國粹」:
http://www.homeopathy.co.nz/default.asp.17.html

作為一個患了約9年的濕療病患者,對我而言,這療法管用,現已好了97%。雖然偶然轉天氣或偷食「毒物」時會重現,但亦只是有限度出現。有濕疹朋友亦在看這療法的醫師。如已試過很多中西醫,不妨一試。在香港也會找到提供這療法,持紐西蘭牌照的順勢療法醫師。

病人心態

病對人的打擊,不單在身體之上。每要求醫,人的身體疲憊,心靈倍感脆弱。這並非理性所能解釋。病至某程度,而要求醫,既是自感無助,亦是對醫者的信任。

曾看過的中西醫,順勢療法(homeopathy)等醫者,覺得病人與醫者的關係其實很複雜:不論中西醫,病人每次看一個新的醫生,都有一段「試驗」的時期,把自己交予醫者,試試此君的治療方法是否在自己身上管用,這時是帶著「謙卑」的心態去做。尤其當遇上如濕疹般的「頑疾」時,病人到底應有多長的耐性去「試驗」這個醫生?其實醫者與病人都在試。成效很難預知,要試多久亦很難說得上。然而,每個病人看似可「有權」在任何時候終止治療,再另選擇醫者。這時候,病人則由初期的「謙卑」而變得「自信」,實在矛盾。至於醫者,不論說甚麼,因為有「利益衝突」都似乎有理說不清,病人的「突然自信」,令自己再陷入試新醫者的循環,未看到能試出成效之時,就已又轉。

事實上,醫者令病人感覺信任,比他是否能夠在一時三刻解決病人的疾病來得重要。很多時,醫者醫得久了,覺得毋須向病人解釋太多(因為相似的對白,他已說了上數十萬篇),因為自己都悶透了,但對病人來說,解釋病性或醫理根本就是建立病人對醫者信任的關鍵。

正如在開首所說,對於身患的頑疾,病人已感無助與脆弱,能再把同一故事向醫者覆述一篇,其實也是抱著戰戰競競、誠惶誠恐的嘗試心態,希望醫者能夠多給耐性與體諒。病人縱有時是「突然自信」,或有不是之處,醫者亦應多多包涵,畢竟病人病得久了,特別脆弱,情緒也不會見得很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