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中有不少反應動作,都屬例行公事,處事者往往亦能盡忠職守,在一 般情況下,我們大可放心。例子之一是「發炎」 (Inflammation) 。「發炎」是什麼?是身體的一種自然反應,以對付一些外來的侵擾,例如傷口感染。這個自然反應與血管息息相關:血管去不到的地方,縱是受傷了,卻不會發炎,例如剪指甲。皮膚若是受了傷,例如刀傷、火傷,傷處的細胞和血管馬上會有反 應,驚動免疫系統。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會分泌前列腺素E。這東西能大大舒張血管,令患處腫起一大片,又會令周邊神經十分敏感,觸動時產生「痛」的感覺。總 的來說,一般發炎會有五個徵狀:第一,血管舒張令患處發紅;第二,摸上去可以感到局部發熱;第三,血管中的血漿連同一些蛋白質漏出去到患處,令其發腫;第 四個是痛感,因為有一些分泌物藉神經傳導通知大腦;此外,很多時受傷的器官或組織會失去正常操作的功能。
「發炎反應」中的主導角色是免疫系統,因為過程中,是免疫系統被啟動了而與外物糾纏;所謂「外物」,不一定是指處於皮膚以外之物,而是「不屬自身原有」(「非我」)的東西,因此體內也可以有發炎的現象,而且往往更凶險。發炎反應有兩大類,包括免疫的第一型反應(又叫細胞性〔Cell Mediated〕反應)以及免疫的第二型反應(又叫體液性〔Humoral〕反應)。前者指淋巴細胞與「非我」的東西「貼身肉搏」;後者則是淋巴細胞在 遠距離針對敵人(「抗原」)而特別製造出「抗體」,用類似發暗器的手法向其攻擊。屬皮外傷的發炎一般是第一型,在「肉搏戰」之後,細菌死傷枕藉,成為膿。 至於在體內形成的發炎,第一型免疫反應的例子是關節炎,濕疹則屬第二型免疫反應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