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月剛出版的《臨床研究學報》中,有科研學者撰文報道,說母親在懷孕時的飲食,往往會影響到胎兒將來的「免疫反應」模式。這種影響原來不是透過細胞遺傳(Genetic)的機制,而是用上了所謂非細胞遺傳(Epigenetic)的方法。
兩者有什麼分別?可以用工廠生產做例子說明。細胞遺傳的機制,令產品本身有品質上的因循,好比一間製造餅乾的工廠,用了含三聚氰胺的奶品做原料,產品無 可避免地有這不良雜質,造出的餅乾有缺陷,不能吃。話可得說回來,這不一定是壞事。假如有關的是癌細胞,不良的雜質(例如化療藥),能令正在增生的(癌) 細胞造出有問題的DNA,因而死亡。非細胞遺傳則是環境方面的運作。再以上述餅乾廠為例,非細胞遺傳的干擾,好比是發生工潮,罷工的工人在廠房門外阻止工 人和原料進入廠房。在細胞的層面,這一種間接的干擾叫DNA甲基法(DNA Methylation),造成的後果,是大量的甲基堆積在遺傳基因起點,干擾細胞複製(轉錄)基因,阻止細胞製造有需要的蛋白質。
一組在美國國家健康局的研究員,證明孕婦食物中若含有某些補充劑,可以導致胎兒在出生後,抉擇錯誤,以第二型(分泌抗體)免疫反應對付入侵的敵人(J. Clin. Invest., Vol.118, pp.3462-3469)。這補充劑來自維他命B12,其中含有大量甲基。孕婦服用過量維他命B12,可能正是小孩子無端患濕疹的原因所在。
我提供對付濕疹的補健食品是綠茶素(Epi-Gallo-Catechin-Gallate)和五羥黃酮(Quercetin)。造成濕疹的 關鍵物,原是組織胺(Histamine),是由駐守在皮膚的肥大細胞所分泌的。五羥黃酮能將它這功能抑制(Clin. Exp. Med., Vol.6, pp.150-156),綠茶素則能阻止(促進敏感反應的)E型抗體,不讓它刺激肥大細胞(J. Agric. Food Chem., Vol.50, pp.5729-5734);雙管齊下,能大大紓緩濕疹。
(皮作怪按:文中方法/食療未經試用,轉載只作參考分享,各位試用前宜向合資格醫護人員查詢。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